广东:佛山市南海区2010年底建成13个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装置
在城市综合承载力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农村水环境压力也不断加大。为保护和改善农村水环境,南海除了首创生态浮床农村治污新模式外,还将于2010年底建成13个生态浮床等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装置,这是在8月26日举行的南海政务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农村污水排放量占全区一半以上
“相对中心城区、建成区而言,农村地域广阔,人口数量多,又往往处于主干河涌的上游、支流,污染状况不容忽视。”南海区内河涌综合整治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受城乡二元结构、村民意识形态以及经济技术条件等综合因素影响,农村河涌整治效果目前受到制约。
在《南海区农村污水排放情况表》上看到,南海8个镇街目前共有224个村委会,人口达110万。其每天的用水量约为62万吨,污水排放量约为46.5万吨,均占到南海全区用水量的一半以上。但是,具有排污管道或者周边具有市政管网的村委会数量只有114个,约占全区村委会数量的一半。
该负责人表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无法在短期内覆盖全区,农村基础设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加之村里基本没有雨污分流系统,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雨水混合直排入内河涌,对内河涌水环境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由于部分村民对大型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不理解、不支持,南海遂决定在农村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装置,以配合大型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
明年底建成13个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装置
该负责人表示,南海结合污水处理厂及其管网建设,部署一些分散式人工湿地、人工浮岛、小型装置等处理设施,对点源和非点源污染进行控制和处理,这是一种生态水体修复技术,短期内既经济又有效。
目前南海已在大沥镇谢边村和罗村街道上柏村各兴建了一个地埋式的污水处理装置;在罗村街道罗东村修建了140米长的生态浮床;在里水镇大冲村采用阿科蔓生态水处理技术,建设了村级无管网污水处理系统,这是该技术目前在佛山首次采用;同时,今年还将在狮山镇汀圃村建设人工湿地,以减少该地水污染和配合生态农业建设。以上5个项目的污水日处理规模达2000余吨。
南海区内河涌综合整治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南海此前在汾江河上栽种了空心菜、水生美人蕉等植物,有网友对此表示不理解,而这正是生态水体修复的一种方式,这些植物可以有效吸收河涌内的污染物,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该负责人同时表示,南海的内河涌整治是以大型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为主,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只是作为辅助,到明年底将建成13个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届时将与大型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截污管网一起,有效解决南海的水污染问题。
来源:广东建设工程信息网